连日酷暑,阳光灼灼,大地如蒸。在这样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突发中暑。高温中暑绝非小事,它如猛虎般潜伏在酷暑之下,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这份“高温保命指南”请查收。

一、高温中暑,离我们有多近?
中暑,是身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失衡,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急性病症。它悄然发生,却进展迅猛,切莫轻视!中暑的三个阶段:
先兆中暑:大汗淋漓、口渴难耐、头晕眼花、四肢发软、注意力难集中。此时若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迅速休息补水,可快速缓解。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常超过38°C)、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或湿冷、恶心呕吐、心跳加速。此时需立即处理并休息。
重度中暑(热射病):这是最凶险的阶段!体温急剧飙升(常超过40°C)、意识不清(如胡言乱语、抽搐甚至昏迷)、皮肤干热无汗。这是真正的医疗急症,必须立即拨打120急救!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二、哪些人群最需警惕?
高温之下,人人需防,但以下人群风险更高:
1.户外劳动者:田间劳作的乡亲、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
2.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对炎热感知可能不敏感。
3.婴幼儿及儿童:体温调节系统发育未完善。
4.患有慢性病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5.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工作或活动者(如大棚作业、厨房工作者)。
三、预防中暑,关键在行动!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请大家务必做到:
1. 避开烈日,巧选时间
最热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或重体力劳动。农活尽量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必须外出时:务必戴宽檐帽、穿浅色宽松透气的棉麻衣物,佩戴太阳镜,携带充足饮水。尽量选择树荫下行走。
2. 足量饮水,莫等口渴
定时定量饮水:不要等口渴才喝。成年人每日饮水量不应少于1.5-2升,高温或劳动出汗多时,需增加到2-3升甚至更多。
补充电解质:出汗多时,可适量饮用含盐分的饮品(如淡盐水、盐茶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家中自制的绿豆汤、酸梅汤也是解暑佳品(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含糖量)。
避免饮用:大量饮用冰水(易引发胃肠不适)、含糖过高饮料、浓茶、咖啡及酒精饮品(会加速脱水)。

3. 营造凉爽环境
室内:合理使用电扇、空调降低室温(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28°C为宜,避免直吹)。拉上窗帘或百叶窗遮挡阳光。早晚凉爽时开窗通风。
室外劳作点:尽可能在树荫下或搭建临时遮阳棚休息。利用水井水、湿毛巾进行物理降温。
4. 保证充足休息与营养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午间争取小憩片刻。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水分的瓜果蔬菜(如西瓜、黄瓜、番茄、冬瓜等),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蛋、豆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