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冬季瘙痒症?
冬季瘙痒症(又称皮脂缺乏性湿疹)或冬季湿疹。常为寒冷所诱发,多发生于秋末及冬季气温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每当由寒冷的室外骤入温暖的室内,或在夜间解衣卧床时,便开始瘙痒,好发于老年人,多由于老年人皮脂腺机能减退,皮肤干燥和退行性萎缩等因素而引起。反复发生,病程慢性,可经久不愈。瘙痒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轻微,时间也较短;有的剧烈,难以忍受,常不断搔抓,直至皮破血流有疼痛感觉时为止。由于剧烈搔抓,往往引起条状表皮剥脱和血痂,亦可有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甚至继发感染。
冬季瘙痒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皮肤中皮脂缺乏及水分丢失可能是主要的原因。那么间接导致皮脂缺乏及水分丢失的有以下这些:
1、内因:多导致全身性瘙痒症
(1)、内脏疾病胃、肠、肝、肾等内脏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尿毒症,肝脏病的病人,常常有全身泛发的瘙痒;某些肿瘤如白血病、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蕈样肉芽肿、及恶性淋巴瘤的病人发生皮肤瘙痒。
(2)、神经精神系统障碍脑动脉硬化、脊髓痨、神经衰弱也可以发生全身性或限局性的皮肤瘙痒。在临床上常见有神经官能症病人有某种幻觉,认为皮肤内有虫而觉痒,有的养成搔抓的习惯。
(3)、内分泌的障碍某些妇女在妊娠期常有瘙痒症,一般在产后消失,月经紊乱或卵巢疾病常引起女阴瘙痒症。老年人的皮肤瘙痒可能与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甲状腺疾病的病人可以有瘙痒症。
除上述以外,病灶的感染、药物、饮食(酗酒)、食物过敏及寄生虫或真菌的感染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瘙痒。
2、外因:可以引起泛发性或局限性瘙痒。
温度的变化常常引起皮肤的瘙痒,冬季瘙痒症与夏季瘙痒症的患者对气温的变化极为敏感。被褥太热,突然受热或遇寒皆可能引起瘙痒的发作,所以很多冬季瘙痒症的患者也会有夏季瘙痒症。
机械性磨擦或理化因素的刺激均可以引起局部的瘙痒。例如某些人对羊毛敏感,某些碱性过强的肥皂,穿着化纤的毛织品等。
此外消毒剂、杀虫剂、除臭剂、染料等刺激物皆能使局部皮肤发痒。
冬季瘙痒症的治疗
中医治疗:
1. 内用药 以养血、祛风、安神为治则。
2. 外用药 可用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百部、防风、野菊花各
20g
,加水2000~3000ml,煎后熏洗。
3. 针刺
西医治疗:
1. 外用药可用止痒剂及润肤剂(如含薄荷、樟脑、硫磺的)炉甘石洗剂、乙醇制剂或霜剂,以及维生素E霜)、表面麻醉剂(如利多卡因、丙胺卡因或普鲁卡因等),强效糖皮质激素短期外用可缓解症状。
2、 内用药 瘙痒剧烈或外用疗效欠佳者,可根据医嘱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安眠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25mg/d,或阿米替林25~50mg/d),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d,严重者可应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冬季瘙痒症的患者饮食?
1、患者适宜吃什么
萝卜助消化、通大便,有益健康。此外芹菜、苦瓜、丝瓜、豆芽、绿豆、红豆等能清热除湿。茯苓、扁豆、薏米、芡实等能健脾益肺。大枣、酸枣、枸杞子、山药、蜂蜜等能养血润肤。适当食用均有益于防止、或制止瘙痒。需要强调的是饮食不能偏,适量的肉类食品对于润肤也是不可或缺的。
2、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皮肤瘙痒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海鲜、咖啡、酒等食品,辣椒、葱、蒜、酒、浓茶等食物,会导致人睡眠欠佳、情绪不稳定等诸多反应,这些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人对刺激的敏感度,更容易产生痒感。总之,饮食要清淡,少吃高脂肪食物。
预防措施:
1、每周洗1~2次澡即可,洗澡时不可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或摩擦过多,浴水温度以35℃~37℃为宜。若洗澡太勤、水温过高或肥皂用得太多,都会使原本干燥的皮肤失去皮脂滋润而更加干涩、枯萎,从而加重瘙痒。被褥不宜太暖,冬季应适量涂抹润肤膏保护皮肤。
2、冬季洗澡、洗头也要及时擦干、吹干。不能错误地认为室内有空调,本身干燥,洗澡后不需要及时擦干。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这样能有效地将体内积聚的致敏物质及时排出体外。不吃有过敏或刺激的食物,如鱼、虾、蟹等。对已经证明有过敏的食品,包括同类食品均应绝对忌服。应戒烟酒,不喝浓茶、咖啡。有瘙痒症的人可服用一些维生素E。
4、生活要有规律,心情要保持愉快,不要过度疲劳,避免发怒和急躁。早睡早起,临睡前不宜喝浓茶与咖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5、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提高皮肤对营养的吸收,还可以促进汗液的分泌,减轻皮肤干燥,缓解症状。平时可选择散步、打羽毛球、练太极拳、练气功等活动。(皮肤科 董仲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