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胖墩”中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猛增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单纯性肥胖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儿童肥胖发生率增加的直接后果就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上海曾对9~14岁学生肝脏超声检查发现,脂肪肝患病率为2.1%,其中肥胖和超重学生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13.8%和2.9%;第3次全美健康营养与营养调查发现,2~19岁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9.6%,而肥胖儿童或青少年脂肪肝患病率则高达38%。大多脂肪肝出现在青春期的儿童,尤其是男性胖童。
二、重视脂肪肝对儿童的危害
脂肪肝对儿童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现专家们已将儿童肥胖的含义从“具有危险性的肥胖”变成“作为疾病的肥胖”。脂肪肝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而患脂肪性肝炎的儿童进入成年期后有很快并发肝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三、及早发现患儿存在脂肪肝是关键
建议在肥胖和有代谢综合征表现的患儿中筛查脂肪肝。在儿童,脂肪肝可通过血清转氨酶升高、典型的肝脏超声改变或者肝活检组织学检查而确诊。大多数患儿并无症状。患儿存在糖尿病家族史多见。多数患儿合并肥胖症或有近期体重和腰围增长过快史,或因偶然发现的肝脏酶学异常而诊断,可合并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以及可变性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即使有症状也无特异性,主要包括疲劳、乏力、右上腹不适、黑棘皮症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等,并发肝硬化时可有蜘蛛痣、脾肿大、甚至腹水。
四、改变生活方式是防治儿童脂肪肝的对策
生活方式干预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建议通过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确保患儿能够节制饮食和增加锻炼。尽早发现超重和腹型肥胖,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儿童“长高不长粗”:
限制含果糖饮料以及油炸食品和快餐,鼓励食用低血糖指数以及富含单不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如:鱼类、芝麻、核桃、花生等坚果。
在家庭和学校倡导坚持有氧运动,减少看电视时间,增加体育运动、
避免富糖饮食(如少儿喜爱的水果糖、奶昔、巧克力)等,这些基于家庭的联合干预可能最为有效,低碳水化合物(如蔬菜、豆类、谷物等)饮食对儿童的减肥效果优于低脂肪饮食;
随着胖童体质量的下降,增高的肝酶、影像学脂肪肝程度以及肝组织脂肪变和气球样变都可获得显著改善。
五、应避免药物减肥、饥饿疗法、快速减重方法
药物减肥、饥饿疗法以及快速减重均应避免,以防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导致更严重的肝损伤。保肝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有肝功能损害的脂肪性肝炎儿童。二甲双胍虽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对患儿肝组织学病变并无治疗作用。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可降低儿童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并改善其肝组织学病变,为此应作为脂肪肝儿童的一线治疗措施。
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标准在性别及各年龄阶段均有差异。我院开展的针对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工作,以及对有肥胖和有代谢综合征表现的患儿筛查脂肪肝,并给予健康指导及治疗建议。(消化内科 杨冰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