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是第19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为:改善慢阻肺患者生活,无论何人与何地。

一、啥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它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若病情长期迁延,不断加重,不但会影响个人身心健康,而且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015年全球估计有317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当于同年全世界所有死亡的5%,在我国慢阻肺也是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报告(2014-2015)》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13.6%,然而大众对慢阻肺认识不足,人群肺功能检查水平极低。

二、慢阻肺主要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原因是接触烟草烟雾(包括二手烟雾或被动吸烟)。

其它危险因素包括:
1、室内空气污染(如做饭和加热使用的固体燃料)
2、室外空气污染
3、职业灰尘和化学品(蒸汽、刺激物和烟雾)
4、儿童期频繁的下呼吸道感染
三、慢阻肺主要症状及常见并合症
主要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常见并合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肺癌、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应该及早发现慢阻肺合并症并给予适当治疗。
四、慢阻肺诊断标准
支气管舒张后肺功能检查,若FEV1(1秒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0.7,并且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后,可确诊为慢阻肺。
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五、慢阻肺高危人群
40岁及以上人群伴有慢阻肺主要症状、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等情况,应警惕慢阻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六、慢阻肺患者治疗与管理
慢阻肺需要长期治疗,首选吸入疗法,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是最核心的治疗措施。治疗目标是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状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
慢阻肺患者需要做好长期自我管理,可在医生指导下戒烟、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量的康复训练、长期家庭氧疗等,这些措施均可有效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数,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