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肿瘤科

时间:2022-06-30

科室概况

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肿瘤科,是集医疗、科研及教学为一体的肿瘤综合治疗专业学科,下设2个病区。目前开放床位85张,年出院6000人次。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0余名,医师中级职称及以上14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6人;护士中级职称及以上12人。科室多名技术骨干曾到国内外著名肿瘤治疗中心进修学习。

诊疗范围

科室在各种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淋巴瘤、宫颈癌、卵巢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及软组织肉瘤等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并发症处理、晚期癌症姑息治疗和疼痛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科室常规开展各种肿瘤的根治性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姑息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最佳支持对症治疗等多项诊疗项目。同时联合临床药师创建癌痛规范化病房,联合护理部创建终末期患者安宁疗护病房。

头颈部恶性肿瘤:脑恶性胶质瘤、鼻咽癌、甲状腺癌、颅内转移瘤及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等。

胸部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

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肝癌等。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阴茎癌、睾丸癌等。

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等。

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骨及软组织恶性肿瘤:骨肉瘤、血管肉瘤、软组织肉瘤等。

皮肤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等。

其他:各种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疼痛、营养等姑息支持治疗。

特色技术

(1)化疗

综合国际肿瘤临床治疗指南,采用国际标准及最新化疗方案,对各种恶性肿瘤进行根治性、辅助性及姑息性化疗,所有化疗药物经静脉配置中心严格配置。

1)适用于:乳腺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淋巴瘤、宫颈癌、卵巢癌、软组织肉瘤等联合化疗。

2)深静脉置管(PICC及手臂输液港置入)化疗和化疗药物持续静脉注射,包括便携式微量泵输注化疗,根据化疗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精确控制化疗药物的时间和速度,保证最佳疗效,减少外周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发生。

3)心包腔、胸腔、腹腔置管引流加灌注化疗,腰穿及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增加肿瘤控制率。

(2)内分泌治疗

根据肿瘤发生发展与体内激素的关系,应用一些激素或抗激素类物质以使肿瘤生长所依赖的条件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如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癌、性激素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淋巴瘤。

(3)分子靶向治疗

从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使用相应的治疗药物,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目前有多种抗表皮生长因子、抗血管生成因子、小分子多靶点药物进入临床,可用于常见的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且部分药物进入医保政策。

(4)免疫治疗

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包括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抗体、细胞治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等。

(5)介入治疗

1)经导管或血管的局部药物灌注或联合栓塞治疗中晚期局部肿瘤。如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2)微波消融治疗:CT引导下将微波消融针经皮穿刺进入肿瘤组织,产生高热的原理使肿瘤组织坏死,失去活性。具微创、痛苦少、安全性高特点。适用于肝脏、腹盆腔肿瘤等。

(6)个体化治疗

根据肿瘤生物学不同特点,基于患者的遗传学、基因组学,对不同药物的疗效差异,结合患者年龄、重要器官对治疗的耐受程度、期望的生活质量及个人经济状况综合考虑,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7)姑息治疗

对于晚期恶性肿瘤,以病人和家庭为中心,着重于不适症状的控制,根据其需求、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满足其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包括姑息性抗肿瘤治疗、中成药抗肿瘤治疗、抗焦虑等心理治疗。

(8)穿刺活检术

经CT或B超引导下对病理不明的肺、肝脏、腹部、浅表淋巴结及其它部位肿物行刺活检术。积极获取病理,明确诊断,进行分子分型、基因检测,进一步指导治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和手术。

专家团队

(1)夏云红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

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主要从事肿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常见恶性肿瘤如鼻咽癌、食管癌、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肾癌、软组织肿瘤、妇科肿瘤及肝胆系等恶性肿瘤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微创治疗以及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

详细介绍:

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合肥市第五批“百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科技计划项目函审专家,安徽医药杂志编委,安徽医学杂志审稿专家。

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评估专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肿瘤专科联盟常委。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基金1项。

(2)汪硕敏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

从事临床工作18余年,主要从事肿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多种实体肿瘤的诊断与综合治疗,在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的精准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通多种治疗手段,包括肿瘤的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遵循循征医学证据,强调在综合治疗下的个体化治疗;从事肿瘤科临床工作多年,参与过许多复杂、疑难肿瘤病例的会诊与治疗决策,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诸多成功案例。

详细介绍:

中共党员,肿瘤科主任医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肿瘤学博士。安徽省科教文卫体工会先进个人。

学术任职(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整体评估委员会副主委;安徽省抗癌协会罕少见肿瘤专委会常委;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抗癌协会乳腺癌整合防筛专委会常委;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科研成就(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课题2项,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厅科技攻关项目3项,主持校级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数10篇)。

(3)王彬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

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临床工作三十年,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实体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善于追踪国际、国内肿瘤治疗前沿,尤其对靶向、免疫治疗等有较深研究,参与了多项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为肺肿瘤、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在安徽肿瘤界具有较高声望。

详细介绍:

肿瘤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学术任职(安徽抗癌协会常委、安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肿瘤传统医学专委会常委、食管癌专委会委员、乳腺癌专委会委员,安徽医师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安徽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委员)。

科研成就(发表多篇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著,参与编写《肿瘤综合治疗》等专著,曾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奖)。

(4)王冰副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

从事临床工作38年余,主要从事肿瘤科临床工作,擅长:胃癌、结直肠癌、小肠癌、卵巢癌、胰腺癌、胆囊癌的术后辅助的双路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腹腔种植转移癌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双路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热疗及靶向免疫治疗;肺癌的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免疫治疗以及浅表部位原发癌及转移癌的瘤体注射的同步放化疗及联合靶向免疫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各种肿瘤的节律化疗。对MR实时引导的各种肿瘤的精准诊疗也有建设性探索。

详细介绍:

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临床科研创新专业委会常委;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磁共振介入专业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肿瘤专业委会委员;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临床肺癌专业委会常委;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5)唐梦副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

从事恶性肿瘤的内科诊疗工作十余年,主要从事肿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淋巴瘤、尿路上皮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综合诊治,擅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详细介绍: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学术任职: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专委会委员、肺癌专委会委员。

科研成就: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篇。

(6)孙晨副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

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精准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在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细介绍: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安徽省抗癌学会肿瘤化疗与靶向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及SCI论文数篇。

(7)吴珊副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

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主要从事肿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在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致力于肿瘤个体化治疗、精准靶向治疗及肿瘤免疫治疗。

详细介绍: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博士在读,具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承担肿瘤科实习生理论课教学与临床带教任务,多次担任全国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监考考官、安徽医科大学学生操作技能考核考官、医院实习生技能考核考官。

学术任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临床科研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老年医学学会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就(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篇,参与多项省级及国家级课题)。

人文关怀

医护团队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导向,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确保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共同决策。不仅关注肿瘤指标的变化,更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营养、睡眠和情绪状态。整合心理支持、疼痛管理、营养指导等服务,为患者提供身、心、社、灵全方位的“全人医疗”。 当治愈性治疗不再是最佳选择时,我们将全力转向安宁疗护,以最大的努力控制症状、减轻痛苦,帮助患者安详、有尊严地度过最后时光。

就诊方式

就诊指南:

门诊时间:每周一至周日上午08:00-11:30 下午14:30-17:30

预约方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微信公众号

科室电话(一病区):0551-66330966

科室电话(二病区):0551-66331431

科室地址: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100号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鼎新楼18、19楼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100号  门诊导医台:0551-66330199  行政总值班:19965130102

医德医风邮箱:sfydgb@163.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09010938号-2  皖ICP备09010938号-6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