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出生仅 26 天的梦梦(化名)在安医大四附院接受了她人生的第一次手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双眼玻璃体腔注药(抗新生血管药物)术。看着术后恢复健康的梦梦,父母是又庆幸又后怕,如果不是医生反复强调在宝宝第四周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眼底筛查,梦梦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了。
医生眼球上 " 扎针 "
保住梦梦视力
原来梦梦是一个早产宝宝,在妈妈孕 34 周时候就迫不及待出来了。据介绍,梦梦得的是早产儿常见的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这是一种发病急剧,发展迅速,可快速导致婴儿永久性致盲的眼病,需要尽快做手术治疗。
然而,早产宝宝的眼球只有鹌鹑蛋大小,在这样微小的眼球上进行手术,既要把宝宝的眼球固定好,避免伤及晶状体和视网膜,又要对宝宝实施全身麻醉,这不仅要求主刀医生有精湛的技术,还需要眼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多科室医生的默契配合。据了解,目前省内仅有不到 5 家医院有治疗能力。
时间紧急,在安医大四附院进行术前检查时,梦梦还在发烧,理论上不应进行任何手术和麻醉,但是梦梦的眼睛需要尽快手术,否则随时可能失明,医生最终决定重新修订手术方案,尽快完成治疗。
于是,在梦梦入院的第 2 天,该中心负责人龚健杨主刀在梦梦的双眼眼球上 " 扎针 " 行双眼玻璃体腔注药(抗新生血管药物)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梦梦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发热,第三天爸爸妈妈就高兴地把梦梦接回了家。经过 2 周的复查,梦梦的眼睛明显好转,失明的风险已经被降到无限小。
早产宝宝一定要查眼睛!
稍不留神可能会失明
安医大四附院眼科学科带头人、新生儿眼筛中心负责人龚健杨从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治疗近 10 年,也是目前安徽省内唯一能常规开展所有新生儿视网膜病变手术的医生。
据龚健杨介绍,一般来说,大多数有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宝宝,会在出生后 4-6 周出现病变,并在 6-8 周呈逐渐加重趋势,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在 10-12 周发生失明。因此,早期的发现非常重要,国家规定,早产宝宝一定要在出生的 4-6 周到医院进行眼底筛查,有的家长认为早产儿身体弱不宜出门或孩子太小就没去检查,等孩子几个月大时再去医院,却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新生儿阶段进行眼病筛查,并及时干预、治疗是防治儿童盲的重要措施,及早发现治疗有利于减轻家庭痛苦和经济负担。" 眼部的病情隐匿,特别是新生儿的眼疾,需要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查。孩子的眼疾越早发现越好,一旦家长发现异常时候,可能已经到了晚期,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进行眼底筛查,哪怕是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也应当做一次眼底筛查。" 龚健杨强调。
(李琳娜 吴晓珍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