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癌症连续多年蝉联国人十大死因之首。不过,有研究指出,七成癌症患者并非死于癌症本身的疾病,而是因“恶液质”,即严重的营养不良病逝。日前,安医大四附院消化肝病科成功为一名七旬癌症术后病人实施营养治疗。
七旬癌症术后病人长期消瘦生命垂危
今年71岁的李大爷是合肥庐江县人,4年前因食管癌于省内某医院做了食管癌手术。术后饮食不佳,渐消瘦衰弱。不料,一月前李大爷突然开始出现呕血症状,每次量约500ml。在某县医院治疗出血停止后,复查胃镜无异常,但李大爷仍不能进食。考虑李大爷病情较重,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告知家属治疗希望不大,或转上级医院试试。
突然而来的病危通知让李大爷及其家人害怕又着急,一家子四处求医打听,经人介绍后辗转联系上了安医大四附院,李大爷被送入了消化肝病科接受治疗。消化肝病科唐敏主任回忆道,患者入院时精神萎靡,严重营养不良,平车推入病房无法与医生对答,经血常规检查提示,患者血红蛋白为48g/L,生化提示白蛋白26.3g/L。
之后经消化肝病科予以抑酸、护胃、止血、输血、补充肠外及肠内营养、补充维生素等精心治疗护理后,李大爷未再出现呕血及解黑便等症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每顿可进食一碗,食量恢复正常,且能自由行下床活动,复查肝功能提示白蛋白31.4g/L,目前已顺利出院。
营养不良,抗癌未战先败
国外曾有研究指出七成癌症患者在诊断罹患恶性肿瘤病症时,已有营养不良的情况。
安医大四附院专家唐敏表示,癌症会消耗细胞内营养素、肌肉和蛋白质,造成营养不良,导致体重下降、体力衰退,若又遇到对好、坏细胞一律“杀无赦”的化疗,其毒性将会对人体引发副作用。
特别是对一些分裂繁殖快、正在生长中的细胞,例如胃肠道上皮黏膜、骨髓造血细胞、生殖细胞、毛囊组织等,都可能受到波及,导致黏膜发炎、腹泻、掉头发、恶心、呕吐、贫血、白血球下降等症状。营养不良和体力低落的情况下接受化疗,副作用过大时可能引发多重器官衰竭、感染细菌如绿脓杆菌而死亡。
而对于肿瘤已经切除的患者,由于消化道改道后,正常生理功能改变,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而患者术后没有得到规范的医疗指导和随访管理,导致纳差消瘦以及其他并发症,最终不治。这种通过营养治疗完全可以纠正的情况尤为可惜。
营养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
不仅是癌症患者,临床营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唐敏主任介绍,患者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创伤的愈合与疾病的恢复,营养状况良好可延缓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营养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越来越重要。
临床营养治疗可用各种胃肠道疾病、胆胰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痛风、烧伤等疾病引起营养失调。临床营养治疗应包括肠内营养(营养配餐、病人的膳食管理),肠外营养(静脉营养)等。不同的疾病可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其他治疗的效果,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花费。
临床营养治疗是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肝病科的特色之一,科主任唐敏从事临床营养治疗多年,对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治疗、肠屏障功能损伤、肠衰竭等疾病的治疗处于省级领先水平。
来源:http://m.cmstop.cloud.ahwang.cn/ios/p/1838908.html?appinstall=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