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为更好推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2024年慢阻肺系列活动。
活动一:每周1次开展慢阻肺健康教育讲座。

发动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积极进行科普宣教,了解常见防控知识和技能,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烟草危害等,切实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晓率和肺功能检查率。
活动二:每周3次开展呼吸操讲解与示范

呼吸操是一种呼吸肌配合肢体活动的肺功能锻炼方法。慢阻肺患者通过缩唇呼吸能降低呼吸频率,有利于氧气及二氧化碳在肺内的充分交换;能协调呼吸运动,缓解呼吸肌疲劳,加强膈肌运动,提高通气量,减轻呼吸困难,促进痰液排出,增加活动耐力。
活动三:每日呼吸诊疗中心肺功能检查的现场宣讲与科普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
据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身疾病管理。一是要学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简单的呼吸操等呼吸康复技能。二是要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出做好呼吸道防护,戒烟,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三是要正确、规律使用吸入药物,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使用效果、操作方法和不良反应;定期到医疗机构或接受基层医生随访,每年至少做1次肺功能检查。四是要结合病情需要,在家中配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制氧机或呼吸机,储备急救药品。五是要学会识别病情的急性加重,当近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较既往明显加重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修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