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一改两为”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医德医风专题教育“五个一”活动要求,围绕提升“三个满意度”、促服务改善、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医德师风教育”和“优质服务月”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以理论思想为基,夯实党建建设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自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医护员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改进作风,抓牢医德医风行风建设,党委中心组围绕“医德师风教育”等开展专题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巩固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加强党建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开展“一支部·一品牌”特色党建项目遴选工作,共评出一类项目4个、二类项目8个、三类项目12个。多个支部、多名党务工作者、共产党员受到校级、院级表彰。

以廉洁从业为界,严守职业底线
开展廉洁教育大讲堂,将正面典型宣传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注重“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明纪、以案说法、警钟长鸣。制定《不知情、不可抗“红包”上缴登记制度》、《拒绝送礼、拒收“红包”登记台账》等制度,开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等法律法规集中学习,印发《廉洁从业行动学习手册》,组织医务人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以实际举措促医风正行风。紧盯选人用人“廉洁关”,严格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坚持干部任用、人才引进和评先评优前征求纪委意见。年度共回复廉洁意见700人次,年度运用“四种形态”处理19人次。


以培训教育为始,增强责任意识
注重人才培育,树牢责任意识。新员工入职前的专题授课既包括党风廉政医德行风教育等理论课程,又包括院感防控、心肺复苏技术、消防安全操作等技能培训,促进新员工了解医院文化,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深化服务理念及医德医风行风教育。结合医师节活动,举办2022年新员工入职宣誓仪式,提醒即将步入医院工作的医学生不忘一名医护人员的初心与使命。多次深入临床科室靶向辅导、邀请院外专家来院培训,强化医保政策等有关政策的宣传与执行,精准传达政策意图,帮助解决员工和患者关心的问题,助力政策落地见效。医院坚持人才引育并举,积极组织申报各类人才项目,获批安徽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项目1人,入选第九批省“特支计划”卫生创新类人才1人,入选安徽省第一届“青年江淮名医”1人,“杰出人才”1人,“骨干人才”6人。



医校联动,开展抗疫宣讲活动。医护人员走进肥西县花岗中心校,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分享抗疫事迹、传递抗疫精神。以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为线索,用朴实的语言,生动阐释抗疫征程中的家国情怀,展现抗疫一线的巾帼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通过用好抗疫这本“生动教材”,将抗疫英雄的红医精神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评赛”为形,提升技能本领
以赛逐真知,以赛竟风采,以赛增本领。通过中青年医师疑难危重病例演讲比赛还原惊心动魄的抢救现场和蜿蜒曲折的诊断过程,传递有温度及深度的诊疗故事,普外科刘劼等人获得总分前十的好成绩;借助优秀病历评选活动,发挥优秀病历的示范作用,为医院医疗质量提升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取得良好成绩夯实基础,此次共评选出10份优秀病历;“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将专业授课与思政内容相融合,共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发挥了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新格局;举办护理教学技能大赛,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我院临床护理带教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规范开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共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六名。




以患者感受为准,落实优质服务
深入临床一线召开4次工休座谈会,邀请患者家属代表及医护人员代表参加,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医疗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反馈意见至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解决、回复。深化改善就医体验,组织青年志愿者继续开展门诊导诊助医服务,重点开展“爱老助老志愿服务”,设置助老志愿岗,优化老年患者就医流程。2022年我院被认定为第一批安徽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推进门诊医技检查预约中心工作,实现门诊患者超声、磁共振、CT、胃肠镜等多项医技检查的一站式预约,优化就诊预约流程,提供多途径、全预约挂号就诊,提升检查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围绕传统节日和科室特点,开展“一科一品一特色”创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展示各护理单元品牌特色和创新服务,拓展和丰富护理内涵,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充分运用护理公众号平台推送优质护理亮点做法,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年度护理人员共获得安徽省第三届江淮护理之星、安徽省优秀护理工作者、合肥市护理用品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多项护理荣誉。




以服务基层为向,践行公卫职责
落实公益性职责,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组织急诊内科、心血管内科等专家赴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专科联盟共建单位长丰县造甲乡卫生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主题义诊和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健全医联体管理制度,规范合作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积极拓展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新签约医联体单位3家。利用优势学科进行技术帮扶,深化对外合作。共计双向转诊1500余次,开展义诊等各类公益活动百余场。

开展系列演练,提升紧急应变能力。对定点医院战时布局、分区及动线进行培训,开展病房24小时腾空应急演练,提高在紧急状态时医院的应变组织能力。医院闭环期间共服务来自合肥市及周边中高风险和隔离管控区有紧急就医需求的居民6846人,其中住院人数322人,孕产妇42人,血液透析280人次。在医院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关键岗位和场所建立“党支部—党员—青年志愿者”联防体系,选树42个抗疫党员示范岗、7支抗疫党员突击队和1支康民青年志愿者抗疫突击队。


以科研创新为重,提升医疗质量
严抓科研诚信与作风建设,健全科研成果培育机制。开展科研诚信专题讲座、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线上培训会,规范科研行为,营造健康学术心态。制定或修订科研相关制度5项。获得科研项目立项共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厅级课题9项,校级课题16项;获临床医学学科建设项目20项。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和卓越期刊论文60余篇,申报安徽省科学技术奖2项。进一步规范科研伦理审查,全年完成伦理审查项目共计50项。
提升医疗质量安全和服务能力。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开展绩效考核指标解读下临床活动;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等专项培训,确保合理用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在病案首页质量提升方面,通过科室内科指标再学习及讨论,编码员下临床等方式多渠道开展。高度重视临床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准入通过新技术新项目101项,备案1项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急危重症诊疗水平逐步提升,呼吸与危重症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大力推进临床亚专科建设。



以基础设施为先,优化管理服务
在院区室内外环境保洁、设施维护等方面全面提升第三方服务质量,对南区进行全方面清洁,改善南区就医环境。做好物资设备管理,关注产品质量及使用情况。不定期深入临床医技科室,了解采购的设备、耗材等产品质量和使用情况,对科室提出的问题及时梳理加以整改,保证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完善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系统,推进医用耗材(试剂)全周期管理。全力保障临床所需、尤其是救治特殊时期的设备耗材需求。落实放管服政策,招标采购流程持续优化。搭建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尽力解决临床困难,立足本职工作提升服务临床能力,提升医院满意度。年度我院整体满意度较前有所提升,其中员工满意度同比提高23%。


在上级单位的支持、院党委的领导、院全体职工积极参与下,我院“医德师风教育”和“优质服务月”专项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医院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动“医德师风教育”和“优质服务月”活动常态化,继续在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领域深耕,努力提升“三个满意度”,牢记“患者至上”的初心与使命,笃定前行,行稳致远。(党委办公室 孙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