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战,医院面临着“迎峰”和“减员”的双重挑战。
医院上下齐心、凝聚团结伟力,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结合医院实际工作,转变工作重心,提高医疗救治能力,保证就医安全、有序,为人民群众持续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医院优化流程多措并举保障诊疗秩序
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黄码医院”的运行经历,使医院在克服一个个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人员调配、物资储备、“战时”管理经验。
“二十条”出台后,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综合研判形势,明确指出了医疗机构即将面临巨大压力,医院着手制定各类应急预案。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医院迅速调整全盘工作,修改疫情防控组织架构,成立新冠病毒肺炎诊疗专家组、发热门诊保障组、人员保障专业组、物资调配专业组等,并根据实际工作不断完善,大大提升新形势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随着感染人数的持续攀升,医院为缓解患者就医压力,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采取分级分类诊疗,通过扩容发热门诊和急诊数量、开设互联网医院专区、开通微信公众号线上发热咨询等方式,多渠道满足发热患者的就医需求。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医院按照“先救治,再检测”原则,第一时间抢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加强对老年人、儿童、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的医疗保障。
最大程度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合理调整病区,在病房相对独立区域收治新冠阳性患者。增加重症监护诊疗力量和设备储备,保证阳性患者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合理调配人力资源,进行发热门诊诊治流程、危重症救治、院感防护培训和考核,全力保障患者就医。

医护挺身而出 诠释刻进DNA的使命
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医护人员感染人数持续增加,医院各科室减员严重。然而,百姓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有增无减,尤其是急诊、发热门诊等区域,数日来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
“这个时候,我们的医护人员面临着‘抉择’,是‘小我’和‘大我’的选择,是‘小家’和‘大家’的抉择。”创面修复与整形美容科主任方林森说道。
面对“急难危重”患者救治任务和医务人员社会面感染造成的人力缺口,方林森联合所有科主任向全院医务同仁发出倡议:继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
与此同时,各党支部也纷纷做好战斗准备。
医院门急诊、医技第二党支部辖急诊小区、急诊重症监护室,是受冲击最明显的最前线。12月16日,该支部率先向院党委递交请战书: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最大程度地把所有时间用于救治患者,所有阳性医务人员在症状好转情况下都自觉地尽快返岗,以缓解在岗人员的压力,为群众提供更及时更高效的健康照护。
令人欣慰的是,“生命至上”的抉择早就刻进了白衣战士们的DNA里,无论是签过字的还是未签字的,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医务工作者纷纷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总医师金蒙蒙一度高烧40℃,却未返家休息,“住院总承担着很多延续性的工作,现在科里的患者多,工作量大,我轻易不能离开。”
陆丹丹是急诊重症监护室的一名普通护士,17日夜间1点多,她感到一阵头晕、咽痛。“不会是中招了吧?”考虑到科里收治的都是阳性患者,她没有停下脚步,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每个角落。一个大夜班下来,陆丹丹已经快要虚脱,头重脚轻,坐在椅子上缓了半天,此刻收到了检验科的推送,“核酸报告阳性”。
护士何莹已经在发热门诊奋战十余天了,其间,家中的老人、丈夫相继感染,她选择坚守,每天上班前为家人准备好食品、药品,下班后匆忙赶回家照顾家人、孩子。近日,为了帮感染病毒的护士长分担工作,她承担起协助发热门诊管理工作,面对日益增加的门诊量,常常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医院上演。

后方群策群力 确保抗疫前线无后顾之忧
在这场疫情防控战役中,医院坚持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爱”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创新方法,解决困难,最大程度确保抗疫前线无后顾之忧。
积极补足防控物资“弹药”。应对防疫物品不足的现状,医院多方联系供应厂家,不分昼夜接收物资、安装、发放。应对部分药品相对不足的现状,医院一方面“节流”按需配置,确保“药”尽其用;一方面努力“开源”,多渠道争取药品资源。
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优化流程合理排班,做好消毒,保障环境安全,号召员工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加强个人防护。
统筹调配人力资源。实行职工健康“日报告”制度,每日摸排各科室人员情况,科学合理调度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动态调整,有序值班值守,切实做到劳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青团的作用,结合前期成立的抗疫党员突击队和康民青年志愿者抗疫突击队,提供志愿服务,解决实际困难。
开展暖心行动。为每一位在职、离退休职工准备抗疫“暖心包”,内含常用药物和消毒用品。满足职工多元住宿需求,让一线医护人员在前线奋战后有一个及时休整的港湾,医院积极协调,为职工准备了近百间宿舍。通过党支部、工团组织、员工健康管理委员会等多渠道,关心每一位感染职工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们正在经历重重挑战和考验,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白衣战士的担当与作为,用忙碌而疲惫的身影诠释了什么是“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党委宣传部 吴晓珍)